从上篇我们了解到,惠安女的服饰非常独特,但是惠安女不仅仅拥有独树一帜的服饰,她们拥有更加令钦佩的可贵品质,那就是-勤劳。
勤劳是中国妇女的天性,而这种传统美德在惠安女身上可以发挥到极致,令中外瞠目。
●惠安女
在旧社会年代,她们“巾帼不让须眉”,脚踏实地,头顶蓝天,担起了一家人的粗重活,她们以自己柔弱的双肩,挑起了生活的重担,向世人展示她们崇高的人格魅力。
惠安女非常勤劳,常年在海边劳作,由于家里男人通常要出海打渔或外出谋生,所以惠安女既要照顾家里,又要在海边劳作,捡牡蛎撬牡蛎,挑重物都不在话下。惠安还是一个石雕产业发达的地方,丈夫在家雕刻,女人负责挑运重石。
惠女精神又是爱拼敢赢的泉州精神。惠安女的勤劳、贤惠令其他地方的女人投以敬佩的目光。
在新中国成立初期,惠安女就以崭新的历史姿态数次登上《人民日报》,成为全国妇女学习的楷模,中国男人铭记的偶像。
1960年4月27日,《人民日报》刊登《万女锁蛟龙——一万三千女民兵修建“惠女水库”的事迹》如此报道:
这水库好大!它的大坝比全国著名的十三陵水库还高三十米,蓄水量也比十三陵水库多四千多万公方……这是惠安女民兵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,以冲天干劲,建立的一座丰碑……
在建设“惠女水库”的时候,万人惠安女组成建设大军,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,投入劳动力587万工日,完成土石砼177万立方米,修建起一座总库容1.23亿立方米、年设计发电量220万千瓦时、灌溉面积24万亩的国家级大型水库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主要依靠妇女建成的大型水库,世界罕见。
惠女水库的建成,可灌溉23.4万多亩地,每年可多增产3580多万斤粮食。这,就是惠安女的历史性贡献。
曾经为了保住惠女水库大坝,1500多名惠安女用身体去挡住洪水。那种壮烈的历史场景,早在1959年2月就已经诞生过。
惠女水库大坝竣工的那天庆功大会上,时任省妇联副主任林其光说:
惠女水库的姐妹们终于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、主要由妇女建成的大型水库,这是福建妇女运动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!
全国妇联发来的贺电说:
用“惠女”命名水库是党和人民对英雄的惠安妇女劳动功绩的最高奖赏,是惠安妇女的光荣,也是全国妇女的光荣!
惠安女是中国劳动妇女的品牌和代表。惠安女的骨头是铁做的,肩膀是铜做的,心是玉兰花做的。所以,艺术家们的创作常以铜肩铁骨来命名他们的惠安女作品。
惠安女,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人群,它突显了中国女性勤快质朴的中华传统美德。惠安女,用软弱的肩部担起了家中的义务,把自己的一生甘于奉献给了家中。这类精神实质感人至深,也让人钦佩,他们更是真、善、美丽的代表。
还有更多关于福建你不知道的故事,请听下回分析!
长按扫描二维码
关注小程序
和梦小编一起
Get同款东南梦酒